新闻动态
DYNAMIC
安全防护
操作前必须切断设备电源,使用千斤顶稳固支撑秤台,避免因重力失衡引发安全事故。同时需佩戴防静电手套,防止传感器内部电路受损。
环境检查
确认工作环境干燥、无腐蚀性气体,温度波动范围需符合传感器技术规格。若存在强电磁干扰源,需提前加装金属屏蔽管保护电缆线。
工具与备件
准备专用螺丝刀、扭矩扳手及同型号传感器,严禁使用非原厂配件。需检查传感器量程与设备匹配性,避免因吨位不一致导致标定误差。
旧传感器拆卸
先解除接线盒连接,用绝缘胶带包裹线头防短路
沿传感器轴线方向缓慢施力,避免侧向拉扯导致弹性体变形
新传感器安装
底座需用水平仪校准,多传感器系统需确保各安装面同平面度误差≤0.5mm
涂抹凡士林防腐蚀后,按对角线顺序逐步紧固螺栓至额定扭矩
电缆处理
禁止随意截断电缆线,如需加长必须采用锡焊工艺并灌注密封胶。穿越秤体时需使用金属软管防护,与动力电缆间距应≥50cm。
初始标定
安装后需进行空载/满载三点标定,重点检查:
各传感器输出值偏差≤0.3%FS
重复性误差优于0.1%
环境适应性测试
模拟温度变化(-20℃~60℃)和振动工况,观察输出漂移量。若超出允许范围需检查安装面平整度。
长期监测
建立传感器输出值趋势图,当相邻传感器数据差异持续扩大时,需进行偏载补偿调整。
突发损坏应急
若现场无备用传感器,可临时启用相邻传感器冗余模式,但需立即降低称重精度要求并安排更换。
腐蚀环境防护
化工行业需采用不锈钢传感器,安装后整体喷涂聚氨酯防护层,电缆接头处加装防鼠咬套管。
高温工况应对
冶金行业需加装散热片,传感器与热源间距应≥1.5m,定期检查电缆外皮老化情况。
建立更换档案
记录传感器序列号、安装日期、标定参数及更换原因,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预防性维护
每季度检查螺栓紧固力矩,每年进行密封性测试。发现接线盒积水或电缆外皮破损需立即处理。
人员培训
操作人员需掌握传感器结构原理及故障诊断方法,重点培训反装识别、偏载补偿等关键技能。
称重传感器更换作为精密作业,需严格遵循"准备-拆卸-安装-调试-验证"标准化流程。通过建立完善的维护体系和人员培训机制,可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计量事故,保障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。